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为什么五月初五端午节,不能吃这5类食物?)

100人浏览   2024-09-02 10:47:2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在《周易》是“乾卦”,中正不偏倚,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日子。国人有“万事向好”的基因,在加入众多祝愿、祈福、辟邪等因素后,把端午变成“五类节日”:

1、 端午堪称是“美食节”,在这一天里,各式各样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人们会品尝美味的粽子,品尝咸香可口的咸鸭蛋,细细咀嚼清脆爽口的黄瓜,精心煲煮鲜嫩肥美的黄鳝,再来一道肉质鲜美的黄鱼,最后全家一起饮用具有独特风味的雄黄酒,丰富多样的美食简直让人吃都吃不完。

2、端午也是“竞技节”,在这一天,阳气达到最为旺盛的状态,为了确保阴阳能够实现平衡,人们采用“以水制阳”的方式,因而诞生了众多以水为主题的运动项目,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赛龙舟”。那一艘艘龙舟在水面上飞驰竞渡,展现出非凡的活力与激情。

3、端午更是“民俗节”,在这一天,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祈求能够风调雨顺,会庄重地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辟邪纳福。人们还会精心佩戴上寓意美好的香囊,在手腕上系上五彩斑斓的五彩绳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4、端午还是“文化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将钟馗像高高挂起,部分人还会进行躲午的习俗,家门口也会挂上菖蒲和艾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天通常不宜进行婚嫁、动土、开业等活动,这些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5、端午同时也是“卫生节”,在这一天,五毒变得极为猖獗,于是人们会积极打扫卫生,努力祛病除瘟,会给小孩的额头涂上雄黄,在家里焚烧苍术、白芷来驱除疫病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与健康。

实际上在端午节国人都将“吃”置于首要位置,再加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吃东西,多多少少也会有出入,但是能流传下来的,每一种都肯定好吃。然而反过来看,在端午这一天,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呢?许多人对此就并不清楚了。

在端午这天,阳气旺盛而阴气衰弱,天气闷热,邪气肆意横行,湿浊之气熏蒸,极其容易滋生细菌,若不加以注意,就会导致邪气侵入人体,从而带来各种患病的风险,其中尤以肠胃问题、呼吸道疾病以及皮肤问题较为常见。所以,对于端午的美食也是有“忌口”的。

易上火的食物

烧烤食物:这类食物经过烤制,往往比较燥热,而且可能含有较多的盐分和辛辣调料,容易诱发上火,还可能加重肠胃负担。

油炸食品:比如炸鸡、炸薯条等,其油脂含量高,食用后容易引起体内燥热,引发上火症状。

牛羊肉:牛羊肉属于温热性食物,食用后可能会加重体内燥热,容易使人出现上火症状,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便秘等,影响身体的舒适感。

度数过高的烈酒:端午节正值夏季,气温较高,人体本身就容易燥热,此时饮用度数过高的烈酒,会进一步加重体内燥热感,可能导致上火、口干舌燥、心烦气躁等不适。

其次,烈酒对肠胃的刺激性较大,在炎热的天气下,肠胃功能可能相对较弱,饮用后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如胃痛、胃胀、呕吐等,尤其对于肠胃本就不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再者,过度饮酒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较大负担,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不利于身体健康。

生冷寒凉的食物

端午节大家一定会吃粽子。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本身不易消化,所以如果再食用大量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其次,如雪糕、冷饮等生冷食物,会使肠胃受到刺激,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还有像生鱼片、沙拉等未经过高温烹饪的食物,可能携带病菌和寄生虫,在这个时节食用,容易引发肠胃炎症等问题。

此外,端午时节气温较高,人体阳气外浮,此时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在端午节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

与端午氛围相悖的食物

韭菜:端午节前后,韭菜上的虫子较多,菜农可能会经常喷洒农药,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并且,韭菜的寓意是长长久久,与端午节驱邪避灾的主题不符。

面条:今年闰二月,端午节在夏至后面。在一些地方,夏至有吃面条的习俗,但端午节被认为是“恶日”,人们不希望“恶日”长久,因此这一天不适合吃面条。

莲藕:端午节时期的莲藕可能会有较多寄生虫,而且莲藕有很多孔,有藕断丝连的寓意,与端午节驱灾辟邪的主题不符。

蘑菇:蘑菇通常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端午节是阳气最盛的时候,在饮食上讲究“以阳补阳”。所以蘑菇也是不宜在端午节食用的。

不新鲜易变质的食物

不新鲜易变质的食物存在着极大的健康隐患。当食物不新鲜或开始变质时,其中会大量滋生各种细菌、霉菌以及其他有害的微生物。这些有害微生物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就是肠胃炎症,从而导致剧烈的腹痛、频繁的腹泻、难忍的呕吐等症状,这会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影响身体健康。

而且,这类食物原本的营养价值会因变质而大幅降低甚至丧失。它们不仅无法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反而可能因其中已经产生的有害物质在体内逐渐蓄积,进而引发各种慢性疾病或潜在的健康风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端午节所处的时期通常气温相对较高,这样的环境会加速食物变质的进程。如果我们在此时不格外留意食物的新鲜程度和储存条件,就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食用到这些不新鲜或已经变质的食物。

切开后放置较久的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切开后在常温下放置时间长了容易滋生细菌。

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银耳等: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

不妥善储存的豆制品:如豆腐等,容易变质发黏。

剩余饭菜:如果储存不当或放置时间过久也容易变质。

久放的卤味:如卤鸡爪、卤鸭脖等,放置时间长了可能会变质。

不新鲜的禽肉:如鸡肉、鸭肉等,如果有异味或颜色异常就不宜食用。

放置过久的蛋类:尤其是一些有裂缝的蛋,容易被细菌污染。

不新鲜的奶类制品:比如打开后放置过久的牛奶、酸奶等。

久存的坚果:可能会受潮霉变。

腌制时间过长的咸菜: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过于油腻的食物

端午节时,本身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等,就比较难消化。如果此时再进食过于油腻的大鱼大肉,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过于油腻的食物会使肠胃消化液的分泌相对不足,难以充分分解和消化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食物在肠胃中积聚,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而且,这些油腻食物还可能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出现便秘或腹泻等情况。这不仅会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对肠胃健康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健康,确实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大鱼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