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县概况
东辽县隶属吉林省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东辽河发源于境内。总面积为2181平方公里。东辽县辖9个镇4个乡234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东辽县地貌似蚕形,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陵及河谷平地间布,便江、永乐江横贯县境,形成中低山、高丘为主的组合型地貌。东辽县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东辽县年日照时数为2504.2小时,年日照率为57%。东辽县年平均温度5.2℃,年降水量为658毫米,夏季雨热同季。东辽县幅员面积2186.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67040公顷,水域面积6540公顷,林地面积74328公顷。蕴藏着煤炭、石灰石、大理石、沸石、瓷土、红土、白马牙石、黄金、矿泉水等多种物产资源。
东辽县历史
东辽县设于1902年,建县伊始定名为"西安县"。
1945年8月31日,中华民国34年,将西安县改称为北丰县,但因解放战争爆发,而未能实施。
1956年8月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西安县改名为东辽县。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辽东县,其行政区域并入辽源市管辖。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东辽县,以原东辽县并入辽源市的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1987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东辽县驻地由辽源市迁至东辽县的白泉镇。
东辽县景点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
聚龙潭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吉林省东辽县县城白泉镇。四梅铁路有停靠站、303国道穿城而过。距辽源市中心12公里。是集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19世纪末,在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筑坝,形成了一座容2414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并进行了景区的开发建设,2003年开始向社会开放。度假区整体面积67.9平方公里,水库大坝前驱和东、西两座山岭地域,为观光度假旅游区,上游乌龙半截河流域和秋树河流域,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建立以来,始终以突出“水文化”为核心,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为主线的开发思路和功能定位。服务功能基本完善,部分景区正在进行招商。本着边招商边对外开放的原则逐渐完善各项旅游功能。
聚龙潭水库
聚龙潭水库座落在东辽河一级支流乌龙半截河上,该水系发源于海拔620米的乌龙山脉,库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完整所处地段林草茂盛,水质清澈,空气清新,山水自然,风景幽美。库区内保护完整的2300年前青铜时期的古墓群遗址,左岸山岭处建造的龙潭寺和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区域内市政交通工程建筑已成规模,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所处的吉林省东辽县位于吉林省南部,东面与东丰县接壤,其西部与辽宁省西丰县相接,北是吉林省伊通县,西南局部地段隔二龙湖与四平市相望。而且交通发达,距辽源市中心12公里,县城中心1.5公里,303国道、四梅铁路、四浑公路穿城而过,102、202国道也近在咫尺,近可依托辽源市、梅河口市、辽宁省西丰县,远可以辐射长春、四平及吉林、沈阳等大中城市。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位于东辽县白泉镇东辽大街12号,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白色墙体为主色调,配以乳白色地砖,展厅浑然一体。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2010年6月成立东辽县民俗博物馆筹备处,2011年5月正式成立东辽县民俗博物馆,2012年3月完成布展并对外开放。
庄家后山遗址
遗址位于东辽县白泉镇安全村吴家馆子屯后山上,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表遗物散布丰富,采集主要遗物有磨制石刀、石斧、带戳刺“┴”形和点状纹高豆柄残件,桥状器耳、陶器底等。从采集遗物特点分析,该遗存为典型青铜文化遗存,对加深了解东辽河上游青铜文化面貌、特征及文化分期等,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长兴后山墓地
此墓地位于东辽县石驿镇长兴村山岗上,据当地群众所述,70年代这里“挖金热”曾出土很多珍贵文物。1988年,当地拉黄砂土又在此地发现一批较重要文物。此墓群主要出土遗物有金银饰品、铜柄铁剑、铁刀、片饰、铜镜、铜镞、铜结环、铜带钩、各种铜泡饰和玛瑙串珠等。
辽河掌
辽河掌位于东辽县辽河源镇境内,距市区45公里。传说一条土龙在辽河掌从地下钻出形成一个洞,洞里积满了清澈甘甜之水,当地称为是土龙的涎水,也称为龙泉水,就是东辽河源头。据测定源头井水含多种矿物质,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资源。